【無雷 x 推薦】《亨利的筆記》卸下身分給予的意義,伸出援手。

筆名:Outer
評分:7.5 / 10

故事敘述一位單親媽媽蘇珊(娜歐蜜華茲 飾)扶養兩位小孩亨利(傑登里柏赫 飾)與彼得(雅各特蘭姆雷 飾),而亨利更是難得一見的天才,就在生活一切平穩,亨利被驗出腦瘤並只剩幾個禮拜的壽命。某天,蘇珊發現亨利的一本筆記本裡,竟是拯救被家暴的鄰居克莉絲汀娜(梅狄齊格勒 飾)的方法,她該如何面對逝去的孩子並起身為亨利完成最後的遺願呢?

《亨利的筆記》闡述的是我非常有興趣的議題,電影裡其中一幕,當蘇珊帶著兩個孩子在超市裡買家用品之時,亨利看到了冷藏櫃前一對男女正在吵架,而正當亨利想上前阻止之時,蘇珊卻叫亨利別多管閒事,這讓一切按部就班有原則的他有了疑問。當我們面對到需要幫助的人,到底應該要伸出援手幫忙,還是要擔心萬一伸出援手之後自己反而遭到麻煩。蘇珊所面臨的,是一個兩難的問題。身為母親的角色,給予孩子們正確觀念的教育是必須的,她得讓孩子對於是非對錯有概念,並有挺身而出替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幫忙。但卸下母親的角色,她只是一個在咖啡廳工作的服務員,光顧好自己的人生都有問題了,還有辦法管其他人的事嗎?但對於沒有經歷過社會歷練洗禮的亨利,抱持著「當有人需要幫助,就得挺身而出。」這樣的想法卻被媽媽阻止。

亨利:「暴力並不是解決問題最糟的選擇。」

蘇珊:「那什麼才是?」

亨利:「什麼都不做。」

 

將電影用二分法分開的話,可以分成亨利生前與亨利死後,電影前半段蘇珊凡事都仰賴著亨利,後半段也是依賴著亨利,但這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不同?差異在於「行為」。前半段的蘇珊有亨利打點好一切的事,有一天沒一天的過著滿不在乎生活,而後半段亨利離開了,她必須要振作起來。當她看了亨利的筆記,知道了鄰居克莉絲汀娜的情況與亨利的計畫,她再一次的面對需要幫助的人,這一次,她選擇挺身而出。亨利在電影中扮演的是提點的角色,這倒是很有意思的讓兩個人被賦予的意義互換,該賦予教育意義本質的人是父母親,但在電影中給予角色成長的竟是一位年僅十二歲的小孩。該成長的是正在摸索的小孩,但實際上隨著觀眾成長的卻是父母親,著實喜歡這樣的反差的設定。

而電影裡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,就是不「具象化」所有行為。例如電影中從來沒有克莉絲汀娜被繼父虐待的畫面出現,也沒有克莉絲汀娜說出被虐待的事實,是透過眼神的傳達與肢體的表現訴說,你能夠擁有的想像空間較多,電影就不會被定義的太多,一切的形狀由觀影者決定。

 

總結來說,《亨利的筆記》拋出了對於「需要幫助者」是否該伸出援手的議題,透過母親與小孩的互動的手法表現出站在母親與小孩的立場裡,是否會有不同的答案?再隨著角色的成長,了解身分及能力即便不同,也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這也是每一個人需要學習的人生課題之一。

*本文為傳訊時代多媒體邀稿,文字版權為本人及傳訊共同擁有,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

*圖片均轉載自 IMD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