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雷】夜行動物_華麗的包裝下,你看見了什麼?

My Personal Cinema(Wayne)
IG | mydearestfilms
評分 | 9 / 10

“You can’t just walk away from things all the time. ”

黑夜裡悲傷的雙眼,在虛實之間遊走,迷失了自我。

再看一次,還是非常驚嘆,只有Tom Ford才能拍出這樣的氣勢和質感。服裝的色澤和場景的光影,顯影在35mm膠捲上,創造了屬於Tom Ford獨到的美學。三段不同時空的故事看似複雜,卻相互完美地交融呼應,虛幻存在於現實之中,現實也同時建構出虛幻。這是一個復仇的故事,更是對文明社會的抨擊,華麗的布料之下,是赤裸裸、血淋淋的肉體。

開場幾個身材肥胖的女人,帶著傷疤和脫離的妝容,跳著、揮舞著小小的美國國旗。睥睨、自大的本質是腐敗的垃圾文化,諷刺意味十足。全片從倉促的喘息聲、闔不上的雙眼、被紙割傷的手指開始,四處瀰漫著不安的氛圍。導演前作《摯愛無盡》同樣出現過的玻璃屋,奢華雄偉卻一點也沒有溫度,冰冷赤裸,彷彿任何人都能輕易監視著她的一舉一動。開頭的Susan和Edward小說中的妻子都有一幕被強光照射的畫面,暗示著夜行動物即將陷入的危機。

人類發展出文明,建造出地位階級,卻無法抹滅原始的獸性。身為社會菁英分子的Susan和丈夫Hutton用高尚的外表掩蓋破產的事實,對比Edward小說中,一絲不掛坐在家門口馬桶上的匪徒Ray,人類文明和動物獸性是否只是一線之隔?是眼光和成見塑造了一個人的樣貌,逼迫一個人走向了特定的道路。

Edward的小說完全緊貼著Susan的現實生活,卻不一定全然是Edward為了復仇寫下的文字,Susan投射的罪惡感和焦躁才是故事最駭人的地方,甚至她舉辦的展覽中,那幾個肥胖的女人都在故事中也閃過幾秒。與其說是報復,故事的重心更聚焦於Susan的心理狀態,藉由這本小說,重新回想一次過去,思考眼前曾經自以為渴求的人生。

越作者的電影,投入越多的個人情感,就越顯動人。Tom Ford作者的痕跡十分明顯,甚至把自己私人的飾品放入電影中。和《摯愛無盡》一樣,本片也用了非常多眼睛的特寫,是一種對感官的重視與放大。如同片中Edward對Susan說她有一雙和她母親一樣悲傷的雙眼,Tom Ford的情感描寫總是如此飽滿,無處不見細膩的感受力。

很喜歡本片的剪輯,使用了非常多影像與聲音的重組。影音分離與重疊,讓Susan和小說中的Tony情緒結合,尤其最後逐漸停止的心跳聲,彷彿也是Susan的一次死亡,至於是不是重生,結局留了深長的思考空間。攝影上,片中三個時空用了三種不同的色調,現實的冷色調、回憶的暖色調、小說飽和濃郁的色調,各自表達了不同的心境。工整的構圖加上膠捲迷人的質感,深得我心。優雅而悲傷的配樂,掌握了整部片的靈魂,一首首烘托出每個人物的情緒。

選角方面也是非常出色,呈現了許多人物的鏡像。特別找來和Amy Adams超級相似的Isla Fisher飾演小說中的妻子,丈夫卻同樣由Jake Gyllenhaal飾演。小說是Edward的投射,然而,妻子的角色反映的不是現實,Isla Fisher飾演的是美好的想像。她深愛著丈夫,甚至生了個長得如出一轍的美麗女兒,那正是因Susan墮胎而無緣出世的生命。而Aaron Taylor-Johnson飾演的Ray則是反映Edward的內心,他拚命想對抗自己的懦弱,找回逝去的摯愛。演員的表現都非常精采, Michael Shannon飾演的西部警探,鮮明的人物刻劃也讓人印象深刻。可惜了Jake Gyllenhaal應該有更好的發揮,有幾幕還是有點太用力的演戲痕跡。

在這無止盡的漫漫長夜,卸掉妝容,才發現鏡子裡的自己只剩下一具空殼。

【本文為 #傳訊時代多媒體 邀稿,文字版權為本人及傳訊共同擁有,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