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郵報:密戰》(The Post)

筆名:微之影評

評分:7.5/10

個人平台(IG):littleman_review

《郵報:密戰》(The Post)是2017年由Steven Spielberg導演、Meryl Streep、Tomas Hanks主演的劇情片。以下三段我要分別對它的劇情、呼應時事與手法依序做評論。

      《郵報:密戰》是敘述美國1971年爆發的「五角大廈文件案」,和《華盛頓郵報》如何經由揭露該文件從地區性新聞一躍成為世界級的媒體。《五角大廈文件》是美國在越戰時期對越南的戰事、政策的紀錄和分析。該文件的洩漏揭發了戰爭期間歷任美國總統欺瞞人民與國會、拖延戰事、增加了無數的犧牲者的劣跡。《紐約時報》與《華盛頓郵報》一發布該文件的新聞,即受到美國當局控告違反《反間諜法》。上訴至最高法院,判定報社有權利發行這些文件,兩家報社獲得最終的勝利。劇情上我覺得並沒有令人驚奇之處,唯一的轉折似乎是Katherine決定發行該文件。但是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,幾乎稱不上一個轉折,整個劇情就直通通地一路演下來。另外,對越戰慘況的敘述,只有開頭幾分鐘的一場戲。行為背後的動機、衝突不夠強烈,使得整部片無法達到結尾振奮人心的企圖。雖然理智上觀眾大概「知道」法院的判決是一場偉大的勝利,本片卻難以在情感上激發感動。我認為在劇情上《郵報:密戰》是相較平庸的。


      這部片敘述的兩家報社,一般被認為有自由主義的傾向。很巧的是在這部片拍攝的前一年,正好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2016年。而導演Steven Spielberg也曾提到,這部片描述的年代與當今非常相像。回顧川普在2017年11月在Twitter上的發言,宣稱要頒發給劣質的新聞媒體「假新聞獎」,而得獎名單中就有《華盛頓郵報》和《紐約時報》。這正好顯示了當今美國總統與新聞界之間的衝突,猶如電影故事當時雙方的關係。我想若把《郵報:密戰》詮釋為對獨斷獨行的政府的抗議,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偏差。所有的藝術作品、哲學思想都要受限於作者的時代,在作者與世界的互動中催生出「當代」的作品。透過簡單將作品與當今的世界對照,希望能稍稍顯示出兩者間的關係。


      Steven Spielberg片中大多使用的是手提式的鏡頭拍攝,並且使用許多左右橫搖(Pan)與上下直搖(Tilt)。他利用這種方式,把一個個非常短暫的鏡頭串聯在一起,在很短的時間內呈現出許多資訊。他的運鏡很流暢,有如鏡頭帶著我們走過整個報社的辦公室,東看看、西看看。這種拍攝形式也對應到了劇情內容:在慌亂的戰爭場面,鏡頭的移動晃動較大,有時甚至會造成一點模糊;在辦公室裡,同樣的運鏡卻是平順、清晰的。片中絕少用固定鏡頭,每次使用固定鏡頭時,總是在角色要表現內心情感的時刻。這種靜態的鏡頭反而更能夠穿透人物的表面,透顯出其內心的變化。我想在動、靜切換的時機上,導演確實是做得很不錯。但我認為剪接似乎就不夠細膩了,鏡頭常常在一些還需要醞釀情緒的時候就提前切掉了,這是較可惜的地方。


      總結以上,我認為《郵報:密戰》雖然劇情的表現平平,但是其議題能反應當今社會、手法上處理得也算很精到,整體而言仍是一部蠻不錯的電影。

 

【本文為傳訊時代多媒體邀稿,文字版權為本人與傳訊共同擁有,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】